各有关单位、会员:
2016年两岸四地体育(运动)教育学术报告会将于2016年7月15日(周五)至17日(15日报到,16至17日开会)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发展·未来”,旨在交流最新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方面的体育学术成果。本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报送的论文261篇,经专家评审,录用论文155篇,现将论文录取结果及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论文录取
(一)论文录取分为专题报告、MINI专题报告和书面交流3种形式(见附件1)。
二、学术交流形式
(一)大会主题报告
大会主题报告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进行演讲。
(二)专题会场交流
专题会场交流分为专题报告、MINI专题报告两部分进行。专题报告时间为15分钟,MINI专题报告时间为5分钟。所有报告人报告后集中讨论30分钟,讨论结束后,主持人向报告人颁发论文证书。报告会场提供多媒体设备,请报告人做好相应准备。
(三)书面交流
其他投稿者都将进行书面交流,书面交流的论文作者不参会。
三、参会事项
(一)参会确认
请确定参会的作者于7月5日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确认参会信息,邮件名为:姓名+单位+确认参会(例如:张三+上海体育学院+确认参会),同时将会议费邮局汇款的凭证以扫描件或照片的形式发送在邮件附件中。邮箱地址:lasdty2016@163.com
(二)会议费
确定参会的作者需于2016年6月30日前缴纳800元会议费。
个人交纳方式是邮局汇款:通过邮局将会议费寄交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办公室(地址:北京东城区体育馆路11号,邮编:100061),汇款单上需注明“两岸四地体育教育会议费”字样,“汇款人姓名”务必填写第1作者姓名和所在单位。单位集体交款可通过银行转账和支票,开户行:工行北京体育馆路支行,户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账号:0200008109089053154。
该账号不接受个人交费,单位集体汇款也请将汇款凭证以扫描件或照片的形式发送在邮件附件中。
逾期未邮件确认和未缴纳交会议费的论文作者不安排参会,其论文不颁发论文证书。
四、日程安排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7月15日
|
9:00-17:00
|
报到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交流中心大堂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清源环路588号。
|
7月16日
|
8:30--9:00
|
开幕式
|
上海体育学院图文信息楼报告厅
|
9:00--11:00
|
特邀专家主题报告
|
上海体育学院图文信息楼报告厅
|
13:00--16:00
|
专题报告
|
上海体育学院新教学楼
|
7月17日
|
8:30--10:30
|
专题报告
|
上海体育学院新教学楼
|
10:45--11:45
|
闭幕式
|
上海体育学院图文信息楼报告厅
|
13:00起
|
离会
|
五、食宿与费用
参会作者的食宿、交通自理,会务组将提供7月16日、7月17日的午餐;住宿由学员自行解决,承办方上海体育学院可推荐周边相关酒店供学员选择,具体信息见附件2。
六、联系方式
上海体育学院联系人:李力 赵璨 ; 联系电话:021-51253473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分会
上海体育学院
2016年6月22日
附件1:
2016年两岸四地体育(运动)教育学术报告会论文评审录取结果
专题报告:
分会
|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单位
|
1体育课程
|
1
|
2000年以后海峡两岸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指导性文件的比较研究
|
王婧文
|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
1体育课程
|
2
|
沪与台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纲要)比较研究
|
霍俊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1体育课程
|
3
|
我国高校篮球课程改革的契机与困境--基于大数据时代理论研究视角
|
康冬阳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1体育课程
|
4
|
香港与大陆大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对比研究
|
徐凤姣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1体育课程
|
5
|
以生为本理念下高校公共体育课“1X”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李晶
|
武汉工商学院公共基础课部
|
1体育课程
|
6
|
浅谈新课标下“以考促练”的体育中考
|
蔺银萍
|
四川省郫县一中体育组
|
2体育教学
|
7
|
体感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王豪爽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8
|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案例研究
|
王莉莉
|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9
|
异质分组教学法在高校排球课中的实验研究
|
吴平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10
|
传统武术教学要注意套路与技击的辩证关系——以“电影符号”为视角
|
张雪鹏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2体育教学
|
11
|
高中篮球课实施分层教学的实验研究
|
郑珍陶
|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陈经纶中学
|
2体育教学
|
12
|
关于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研究的思考
|
朱夜晴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13
|
跨栏跑教学中女生心理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
毕晓东
|
沈阳体育学院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
2体育教学
|
14
|
把“系统脱敏法”引入高尔夫球技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
韩丽菲
|
河北体育学院社会体育系
|
2体育教学
|
15
|
武体与台体体育教学比较研究
|
黄永晴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2体育教学
|
16
|
国中单车课程行动研究教学方案之探究
|
黄建松,林显丞 |
台南大学 |
2体育教学
|
17
|
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院校课堂教学效果研究
|
刘光宏
|
沈阳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18
|
新环境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11
|
刘海莉
|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19
|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必要性
|
齐雪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2体育教学
|
20
|
慕课时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与挑战
|
史友宽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21
|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课程“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及实施效果研究——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
孙长新
|
沈阳体育学院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
3体育师资
|
22
|
体育教师的责任回归路径分析
|
李娟
|
武汉体育学院
|
3体育师资
|
23
|
上海市中小学见习体育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调查与研究
|
李荔、张力伟
|
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
3体育师资
|
24
|
上海早期女子体育师资培养的历史语境及历程
|
卢玲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3体育师资
|
25
|
海峡两岸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育制度的比较研究
|
杨绿
|
吉林体育学院
|
3体育师资
|
26
|
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问题与出路
|
赵进
|
江苏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4体育政策
|
27
|
实现我国青少年体质强壮的“五位一体”策略研究
|
李卓嘉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4体育政策
|
28
|
我国校园足球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
|
刘宗超
|
武汉体育学院
|
5体育资源
|
29
|
两岸对比之下反思大陆大学体育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
|
李祥亮
|
台湾师范大学运动与休闲学院体育系博士生
|
5体育资源
|
30
|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
类延钊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5体育资源
|
31
|
社会支持参与体教结合的创新模式研究
|
郭弓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5体育资源
|
32
|
体育舞蹈在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
马涛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5体育资源
|
33
|
拓展训练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影响的探究
|
于作军
|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
5体育资源
|
34
|
政府购买青少年课外体育服务的问题研究——以长沙市政府购买中小学生暑假游泳服务为例
|
夏贵霞
|
1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湖南城市学院体育学院
|
5体育资源
|
35
|
基于全民健身和职业能力的医学院校体育资源共享实践研究
|
刘毅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思政与公共课部
|
6特殊体育
|
36
|
适应体育教学方案对中重度智能障碍学生移动性动作技能成效之研究
|
刘仙涌
|
台南大学
|
7课外体育
|
37
|
普通高校本科生与研究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现状比较研究
|
马卉君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
7课外体育
|
37
|
上海高校“体教结合”可持续发展研究
|
陈峰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学与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39
|
跆拳道作为学校体育课程对学生耐力和柔韧素质提高的可行性研究
|
马涛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40
|
探析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现状及在中学体育中的作用
|
赵宇
|
沈阳体育学院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
7课外体育
|
41
|
我国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
傅鹤宇
|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42
|
武汉高校大学生身高、体重和BMI与其课外体育活动量关系的研究
|
金林东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7课外体育
|
43
|
中外青少年久坐行为比较:表现与应对
|
黄雯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44
|
课外体育锻炼“政府购买,服务外包”构建研究
|
刘伟
|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
8体育管理
|
45
|
融合与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中的高校体育改革
|
王东海
|
南京邮电大学体育部
|
8体育管理
|
46
|
台湾与大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比较研究
|
侯伟民
|
上海电机学院体育教学部
|
8体育管理
|
47
|
中小学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风险与应对的研究
|
类延钊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8体育管理
|
48
|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美国健身教育研究
|
刘留
|
沈阳体育学院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
8体育管理
|
49
|
对陕西省2005-2015年羽毛球健身市场现状的实证调研---基于“钻石模型”理论
|
刘建莉
|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
|
8体育管理
|
50
|
科学图谱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管理的研究趋势分析
|
郭洋洋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8体育管理
|
51
|
基层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讨与分析
|
徐伟
|
河南大学 体育学院
|
8体育管理
|
52
|
关于学校体育国办发〔2016〕27号文的思考
|
朱亚成
|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9其他
|
53
|
沈阳体育学院学生选择辅修方向的调查与研究
|
韩东
|
沈阳体育学院 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
9其他
|
54
|
我国高校体育比赛商业赞助分析
|
李庆新
|
宜宾学院体育学院
|
9其他
|
55
|
武汉体育学院与台湾体育运动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之比较
|
李云云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9其他
|
56
|
《生命的呵护:学校体育的人学存在论研究》
|
刘欣然
|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9其他
|
57
|
CUBA与NCAA大学生运动员培养机制的对比研究
|
刘学川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学院
|
9其他
|
58
|
高等体育院校实施创新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
宁雅静
|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
|
9其他
|
59
|
(农村“体医结合”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
唐海军
|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
9其他
|
60
|
产业经济学视野下我国大学体育的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
王龙飞
|
南京邮电大学
|
9其他
|
61
|
“全运会”新周期我国青年女排身体形态现状特征
|
魏琳
|
复旦大学体育教学部
|
MINI专题报告:
分会
|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单位
|
1体育课程
|
1
|
体育师资生同侪互评的应用与学习情形之探讨
|
陈朱祥
|
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
|
1体育课程
|
2
|
“顶层设计”理念下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建设的构想
|
王豪爽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1体育课程
|
3
|
大学体育理论MOOC的课程设计
|
刘丽萍
|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
1体育课程
|
4
|
高校排舞运动在健美操课程内容发展趋势与变革
|
卢卿鑫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1体育课程
|
5
|
高校体育工作中课程改革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分析
|
洪倩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1体育课程
|
6
|
高中体育模块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
张新
|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
1体育课程
|
7
|
癸卯学制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体育课程研究
|
张艺琼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
1体育课程
|
8
|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规范与创新
|
郭洋波
|
哈尔滨体育学院休闲与社会体育系
|
1体育课程
|
9
|
幼儿园开展娃娃足球课程的实践探索
|
张军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1体育课程
|
10
|
中国体育课程标准(1900-2016)演变、知识与规训:历史社会学分析
|
曾海
|
台湾体育大学体育研究所
|
1体育课程
|
11
|
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融入体育教学对小学学生品格之影响
|
李一圣
|
台湾体育大学体育学系
|
1体育课程
|
12
|
近十年中国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研究焦点与趋势的探析
|
王克阳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1体育课程
|
13
|
上海市初中体育多样化背景下网球课程实施现状研究
|
童雅蓉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1体育课程
|
14
|
身心一统的教育---体育舞蹈课程价值论
|
吴利利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15
|
翻转课堂应用于啦啦操课的冷思考
|
童雅蓉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16
|
学校体育课运动负荷、密度测量与评价软件的开发
|
汪聪莹
|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
2体育教学
|
17
|
沈阳市部分高校田径选修课开展现状的调查分析
|
王亚男
|
沈阳体育学院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
2体育教学
|
18
|
排球课基于合作学习实施PBL教学模式的研究
|
吴平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19
|
多媒体在健美操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
吴亚娟
|
陕西西安长安大学体育部
|
2体育教学
|
20
|
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
|
袁策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21
|
3D模拟滑雪仪在教学中的应用初探——基于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
|
张小从
|
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
|
2体育教学
|
22
|
教育人学背景下如何突出初中体育课中学生主体性的探讨
|
赵双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23
|
微格教学对羽毛球技术的有效研究
|
甄志花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2体育教学
|
24
|
《上海市重点高校乒乓球选项课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
钟飞
|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
|
2体育教学
|
25
|
辅导团教师对体育教学模块培训历程知觉之个案研究
|
钟建何
|
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
|
2体育教学
|
26
|
快乐体操视角下的中学趣味体操教学初探
|
朱子芳,王梓蘅
|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27
|
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研究
|
安龙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2体育教学
|
28
|
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初中体育课堂提问模式的相关探讨
|
程颖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29
|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基于美国SPEM课程
|
胡小清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30
|
小学融合式适应体育课程的教学因应与教师专业知能探讨
|
黄群渊
|
台北教育大学体育学系
|
2体育教学
|
31
|
体育教学研究之学生批判思考文献探讨
|
简岱芸
|
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
|
2体育教学
|
32
|
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原则体系审视
|
李承伟
|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33
|
《改进型水中游戏应用于大学游泳教学的实例研究》
|
梁荣发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体育部
|
2体育教学
|
34
|
PDCA循环模型在球类运动教学中的应用—以XXX高校乒乓球普修教学为例
|
马际栋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2体育教学
|
35
|
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背后的利益博弈分析
|
沈晔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学院
|
2体育教学
|
36
|
体育院校术科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
|
潘黎君
|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3体育师资
|
37
|
上海高校职前体育教师安全意识研究
|
金振宇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3体育师资
|
38
|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养研究——以对外传播视角下
|
马莹斐
|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3体育师资
|
39
|
职前体育教师教资考试相关因素的研究——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
|
唐灵芬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3体育师资
|
40
|
体育教育专业招生考试与体育师资后备人才培养的关系研究
|
杨长久
|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3体育师资
|
41
|
大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隐性缺勤现况调查及关系研究
|
王红雨
|
蚌埠医学院体育艺术部
|
3体育师资
|
42
|
北京地区花样跳绳师资培养的SWOT分析
|
王坤
|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3体育师资
|
43
|
SPARK体育课程的教师培训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师培训的启示
|
张倩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3体育师资
|
44
|
河南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研究
|
张汪洋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
4体育政策
|
45
|
略论国家政策对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影响
|
杨优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4体育政策
|
46
|
学校体育中影响上海市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合的不同层面文化冲突研究
|
王村
|
上海体育学院体教运训学院
|
5体育资源
|
47
|
民俗体育项目进课堂可行性研究
|
居方圆
|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
5体育资源
|
48
|
上海市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
|
李博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5体育资源
|
49
|
我国高校“原生态体育”继承的研究
|
余浩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5体育资源
|
50
|
移动学习环境下翻转课堂在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教学中的应用
|
李颂
|
上海体育学院
|
5体育资源
|
51
|
终身体育思想视角下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研究
|
杨长久
|
监利县容城教管组
|
5体育资源
|
52
|
海内外“第三方机构”参与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实践与启示
|
张士坤
|
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系)
|
6特殊体育
|
53
|
上海市特殊学校学生家长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研究
|
谭景旺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6特殊体育
|
54
|
我国残障儿童体育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
孟杰
|
上海体育学院
|
6特殊体育
|
55
|
运动教学介入改善智能障碍者上课不专注行为之比较分析-以台湾发表文献为对象
|
陈亭甄
|
台北市立大学体育学院运动教育系
|
6特殊体育
|
56
|
自闭症儿童运动干预的研究及展望
|
付宇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6特殊体育
|
57
|
基于SPSS因子分析研究排球运动治疗自闭症的疗效
|
李若楠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6特殊体育
|
58
|
8字舞龙和游龙动作训练对轻度智障人群体质的影响
|
王继超
|
上海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59
|
上海市13-15岁青少年(初中)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
|
范卉颖
|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60
|
上海市部分普通高校美式腰旗橄榄球项目开展现状研究
|
王村
|
上海体育学院体教运训学院
|
7课外体育
|
61
|
上海市阳光体育推进项目开展现状的研究
|
余媛媛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62
|
上海市一年级小学生不同时间段体力活动水平特征研究
|
曹新曌
|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
7课外体育
|
63
|
台湾北区某国中九年级中学生身体活动量之初探
|
陈佳惠、高钰旻、王文宜(台湾)
|
台北市立大学运动教育研究所
|
7课外体育
|
64
|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外运动技能锻炼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
|
李凯丽
|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
7课外体育
|
65
|
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生健康素养研究
|
陈思同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66
|
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评估历史演进
|
胡月英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67
|
我国学校体育中课外体育的研究现状与热点解析
|
洪倩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68
|
武术、体育舞蹈对青少年健康体适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
吴利利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69
|
学龄前儿童身体活动对体质健康的影响
|
潘天帅
|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
7课外体育
|
70
|
运动兴趣培养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的影响
|
杨清敏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71
|
中美青少年体育体质健康发展的相关研究
|
华中玫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72
|
中学生身体活动量水平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关系
|
柯丹丹
|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
7课外体育
|
73
|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推荐量的发展研究
|
李莎
|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
|
7课外体育
|
74
|
大学生体育人口锻炼动机和锻炼自我效能的研究
|
潘秀刚
|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
7课外体育
|
75
|
河北省6~19岁儿童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
杨雯茜
|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人体运动生物信息测评重点实验室
|
7课外体育
|
76
|
不同时间段对上海市中学生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研究
|
朱超慧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
|
8体育管理
|
77
|
利用“微平台”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的研究
|
张元锋
|
北京体育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8体育管理
|
78
|
体育强国视域下我国竞技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
赵艳艳
|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
|
8体育管理
|
79
|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工作质量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
田广
|
贵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
8体育管理
|
80
|
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研究现状分析
|
李丹丹、杨烨
|
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
8体育管理
|
81
|
学生健身方法的数据库的研究与应用
|
王晓飞
|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
|
8体育管理
|
82
|
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分析—以中国乒乓球学院为例
|
胡海涛
|
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
|
8体育管理
|
83
|
中小学体育学科“六位一体”校本研修支持系统建构策略
|
李博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8体育管理
|
84
|
O2O模式在校园体育推广中理论与实践研究
|
郭青川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8体育管理
|
85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学校体育研究热点比较分析
|
梁志强
|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8体育管理
|
86
|
基于知识图谱的学校体育管理的研究热点及前沿解析
|
沈惠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8体育管理
|
87
|
反兴奋剂教育应用社会控制理论的探究性研究
|
王克阳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8体育管理
|
88
|
大数据时代我国学校体育改革的思考与启示
|
向宇宏
|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
9其他
|
89
|
体育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钟远绩
|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
9其他
|
90
|
我国跳台滑雪项目现状分析
|
于明岩
|
天津体育学院竞技教育学院
|
9其他
|
91
|
优秀拳击运动员邹市明技战术的研究
|
张震
|
上海体育学院
|
9其他
|
92
|
未来四人制巧固球运动之探讨
|
黄进成
|
台湾体育大学 体育研究所
|
9其他
|
93
|
新手教练对战术式足球教学知觉之前导研究
|
陈劭玮
|
台湾师范大学体育学系
|
9其他
|
94
|
田径运动员专项训练手段科学遴选的理念
|
刘鹏
|
上海体育学院
|
9其他
|
95
|
德国体育裁判受贿与索贿问题及启示研究——以德国刑法典为视角
|
付宇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书面交流:
类别
|
序号
|
论文题目
|
作者
|
单位
|
1体育课程
|
1
|
“原生态体育”视野下--我国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研究
|
李琳瑶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1体育课程
|
2
|
《生存教育纳入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
闻一鸣
|
上海体育学院
|
1体育课程
|
3
|
高校体育科研方法课综合改革实践与探索
|
史友宽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1体育课程
|
4
|
核心素养: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
刘兵,谢军,龙建新,贺立娥
|
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
1体育课程
|
5
|
基于MTT运动健康理念的大学生脊柱侧凸的医疗瑜伽的课程建设
|
夏丽
|
同济大学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
|
1体育课程
|
6
|
建设特色体育课程
|
鲍旭明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
|
1体育课程
|
7
|
普通高校来华留学生体育课程需求调查研究
|
陈善平
|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
1体育课程
|
8
|
浅谈武术文化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的必要性
|
吴小华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1体育课程
|
9
|
浅析京沪普通高校乒乓球课程发展现状
|
汪琳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1体育课程
|
10
|
社会体育专业设置老年体育类课程的可行性--以首都体育学院为例
|
袁梅婕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1体育课程
|
11
|
素质教育中体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的影响
|
袁策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1体育课程
|
12
|
农村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
杜晓萌
|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系
|
2体育教学
|
13
|
社会体育专业“三维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应用
|
王茜
|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体系
|
2体育教学
|
14
|
“校企结合”社会体育专业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
王雪峰
|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体系
|
2体育教学
|
15
|
《生命的嬉戏—游戏和体育教学的关系审视》
|
王媛 刘欣然
|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16
|
泳圈教法与传统教法对比分析
|
魏梅
|
沈阳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17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网球体育公共课教学特征研究》
|
魏珊珊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2体育教学
|
18
|
《试述体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
魏晓美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2体育教学
|
19
|
湖南科技大学“三自主选项结合俱乐部制”公共体育课实施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余蓉晖
|
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社体系
|
2体育教学
|
20
|
浅谈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
喻秋红
|
成都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21
|
对小学阶段篮球教学的探析
|
张博文,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2体育教学
|
22
|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及实施
|
张军明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2体育教学
|
23
|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优化研究
|
张恺凡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2体育教学
|
24
|
计算机在体育教学中的可视化研究
|
朱夜晴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2体育教学
|
25
|
比赛式教学法在高校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范玉川
|
华东政法大学体育部
|
2体育教学
|
26
|
普通高校乒乓球课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探索
|
何哲赟
|
华东政法大学体育部
|
2体育教学
|
27
|
体育精神视域下高校足球协同教学模式研究
|
花楷
|
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
2体育教学
|
28
|
生命的比试:对体育教学中竞争的哲学考察
|
黄传想
|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2体育教学
|
29
|
浅析网球侧上旋发球技术及训练方法
|
李丽莹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2体育教学
|
30
|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探究
|
李阳阳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2体育教学
|
31
|
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我国小、中、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体化建设
|
廖汉辉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2体育教学
|
32
|
错误范例预先导入教学法
|
刘鹏
|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田径教学团队
|
2体育教学
|
33
|
高校武术课堂教学内容革新
|
马伯韬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2体育教学
|
34
|
基于“概念体育”视域下5E教学模式在乒乓球普修课教学中的探究
|
马际栋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3体育师资
|
35
|
利用高校网络课程资源进行农村体育教师培训的研究
|
张元锋
|
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3体育师资
|
36
|
中学青年体育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
范军平
|
监利县容城教管组
|
3体育师资
|
37
|
小学体育教师的足球教学现状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
李冉
|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
|
3体育师资
|
38
|
体育教师人格魅力及其培养策略
|
李婉君
|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3体育师资
|
39
|
体育骨干教师参与“国培计划”调查与分析——以首都体育学院为研究个案
|
田丁吉
|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3体育师资
|
40
|
美国体育项目案例探究及启示;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下基层体育教师教案的调研与分析
|
杨娟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3体育师资
|
41
|
《小城大学之困:高校体育教师教学体验研究》
|
李佳宝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
3体育师资
|
42
|
《上海财经大学排球教师对公共体育排球专业化教学改革的适应性分析》
|
廖晓霞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与训练学院
|
3体育师资
|
43
|
河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待遇供给侧改革
|
杨清敏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3体育师资
|
44
|
对我国高校网球师资队伍继续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
杨忠旺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4体育政策
|
45
|
我国城市幼儿体育教育的发展研究
|
王琳琳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4体育政策
|
46
|
现代高等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探析
|
姜哲挺
|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4体育政策
|
47
|
政策执行效果对我国学校体育地位的影响
|
童伟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5体育资源
|
48
|
魅力就在“一校一品”——以首都体育学院为研究个案
|
陈鹏飞
|
武汉体育学院
|
5体育资源
|
49
|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盛昌繁
|
临沂大学体育学院
|
5体育资源
|
50
|
浅析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教学的可行性(两岸四地体育论文投稿)
|
曹敦敏
|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
|
5体育资源
|
51
|
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模式研究
|
朱俏琦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5体育资源
|
52
|
体育院校高尔夫课程的开展现状研究——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
|
曹原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5体育资源
|
53
|
《无边界组织理论引入学校体育资源管理中的必要性与途径》
|
刘年伟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
5体育资源
|
54
|
学校武术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研究
|
陈倩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6特殊体育
|
55
|
三轴加速度计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文版在评价智力障碍者体力活动水平中的一致性研究
|
谭景旺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6特殊体育
|
56
|
上海市高校焦虑抑郁大学生运动健康促进研究
|
侯树军
|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6特殊体育
|
57
|
残疾人的体育教育方向探讨
|
彭毅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6特殊体育
|
58
|
成都高校特殊人群体育教育的制约因素研究
|
王海涛
|
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
|
6特殊体育
|
59
|
基于知识图谱的残障人体育研究进展
|
王继超
|
上海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60
|
浅析课外体育活动如何成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快乐载体
|
吴敬攀
|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
|
7课外体育
|
61
|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课的特点
|
王宁
|
成都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62
|
社会支持理论下的高校学生智慧健身实现机制研究
|
郭弓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7课外体育
|
63
|
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体育态度研究-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
|
李冉
|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
|
7课外体育
|
64
|
学校体育对青少年运动意愿的影响探究
|
范卉颖
|
上海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与训练学院
|
7课外体育
|
65
|
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状况剖析
|
谷雨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7课外体育
|
66
|
创新发展校园足球规模教育研究
|
黄水平
|
|
7课外体育
|
67
|
河北省高校校园足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李继东
|
河北体育学院学校体育系
|
7课外体育
|
68
|
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形体和体质的影响
|
李月娟
|
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69
|
高强度间歇运动对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
林冬
|
首都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70
|
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与健身气功·八段锦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对比研究
|
马文博
|
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71
|
杭州市初中生引体向上项目的调查与研究
|
沈言雪
|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7课外体育
|
72
|
河南省民办高校课外体育有效开展的策略研究
|
宋人杰
|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
|
7课外体育
|
73
|
河南省中学省级乒乓球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现状研究
|
殷红
|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
7课外体育
|
74
|
冰雪运动对北方地区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生活的影响
|
于芳
|
吉林体育学院冰雪学院
|
7课外体育
|
75
|
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教学开展瓶颈及突破策略
|
张乐美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7课外体育
|
76
|
从主办方的视角看四川省乒乓球高校联赛主场流动性的利与弊
|
张小普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运动系
|
7课外体育
|
77
|
成都市校园排球开展路径的研究
|
周鹏
|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部
|
8体育管理
|
78
|
论新形势下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组织与管理
|
朱亚成
|
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
8体育管理
|
79
|
审核评估视角下体育院校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
杜文娅
|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
8体育管理
|
80
|
学校体育管理思想的理论探讨
|
毛雪琦
|
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
|
8体育管理
|
81
|
依法治国背景下强化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策略研究
|
赵子建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
8体育管理
|
82
|
构建中学生体育综合评价机制的实践研究
|
黄仁春
|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
8体育管理
|
83
|
丹麦体育游戏的实践给中国小学体育教育的变革思考
|
刘建莉
|
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
|
8体育管理
|
84
|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无边界组织模式》
|
刘年伟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
8体育管理
|
85
|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对文化课的认可现状调查
|
马识博
|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8体育管理
|
86
|
《北京市高校足球联赛的管理与开发研究---以首都高校联盟杯为例》
|
沈之聪
|
首都体育学院体育管理教研室
|
8体育管理
|
87
|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校武术课堂生态失衡的研究
|
王世友
|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8体育管理
|
88
|
高校高水平篮球队竞争情报系统构建研究
|
岳文
|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
|
8体育管理
|
89
|
鄂西少数民族地区中学体育教育的困境
|
张凌双
|
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生部
|
8体育管理
|
90
|
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学校体育环境
|
张敏
|
|
8体育管理
|
91
|
基于流行病学视角的学校体育伤害事故防范与管理
|
朱建明
|
华东政法大学体育部
|
9其他
|
92
|
绿色发展视角下高等体育院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
|
张朋龙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9其他
|
93
|
乒乓球业余私人教练行业现状调查与发展的研究
|
饶亚莉
|
广州体育学院
|
9其他
|
94
|
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学习动力激发方法研究
|
张珊珊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9其他
|
95
|
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游泳运动开展现状
|
周愚佼
|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
9其他
|
96
|
延边州大众健美操教练员现状分析研究
|
郭仁红
|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
|
9其他
|
97
|
第14届~30届奥运会田径速度类冠军成绩发展研究
|
高徐
|
贵州理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
9其他
|
98
|
《审美的追求:体育教育中的身体美学考察》
|
李丽君
|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
9其他
|
99
|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民族体育研究可视化分析
|
唐姗姗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9其他
|
100
|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硕士学位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
童伟
|
上海体育学院
|
9其他
|
101
|
单杠屈伸上动作技术的肌电特征研究
|
王赞
|
沈阳体育学院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
9其他
|
102
|
《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
|
辛鸿雁
|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
9其他
|
103
|
高等体育院校成立老年体育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袁梅婕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
9其他
|
104
|
“新常态”视域下初探国内健身性登山领域结构优化发展策略
|
赵贺
|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
附件2:推荐酒店的相关信息
酒店名称
|
地址
|
联系电话
|
价格(间)
|
距体院距离
|
上海体院体育交流中心
|
清源环路588号(近恒仁路)
|
021-55509900
|
400元起
|
0米
|
维也纳酒店(上海五角场店)
|
杨浦区国和路486号,近政治路
|
021-55886818
|
318元起
|
约330米
|
文王宫大酒店
|
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469号
|
021-51677988
|
239元起
|
约710米
|
锦雪苑酒店
|
上海杨浦区翔殷路631号
|
021-81872600
|
428元起
|
约720米
|
上海东方园宾馆
|
上海杨浦区中原路81号(近长海医院)
|
021-51536888
|
301元起
|
约1.2公里
|
格林豪泰快捷酒店
|
上海市杨浦区国和路615号 ( 五角场商圈)
|
021-51262986
|
175元起
|
约1.7公里
|